国际化妆品新闻月度回顾——2018年第5期
2018年7月1日
人工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燃料——新方法或成为减少温室气体重要途径
2018年7月1日

氢燃料电池:旧爱或成新欢?

科认检测实验室表示,正当双计分政策正式落地发布,工信部正式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相关研究之际,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变革已经来临,谁会成为燃油车的替代者?除了近大热的锂电汽车,一种更高效、更清洁的能源正成为产业界的新宠,这个被称为“汽车动力终极解决方案”,一度是行业“旧爱”,在经历了商业化破冰之后,正重新进入与政策与产业资本的再恋期,它就是氢燃料汽车

 

  • 政策加码,恩宠加身

10月20日,政协副主席、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视察龙头燃料电池发动机企业时表示,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形成“顶天立地、铺天盖地”的行业态势。这无疑是对氢燃料电池企业的莫大鼓励。

根据《中国制造2025》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,2020年将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示范运行。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,有机构预计,到2030年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,届时氢燃料电池的年销量规模可达百万以上,相关设备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。

值得行业关注的是,当前,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补贴以20%的平均速度退坡,但对于燃料电池的补贴不但没有退坡,还保持着较大的倾斜力度,补贴政策将持续到2020年之后。

科认检测机构也注意到,各地也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发展:如,2017年9月,上海首个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成立,力争在3至5年内建成“环上海加氢站走廊”;同月,上海发布《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》,规划到2020年,上海将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,于2025年建成50座加氢站,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,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。

二、标准趋完善,安全获支撑

 

燃料电池业在获得相关政策加码的同时,其发展的安全标准支撑也正在完善。

科认检测机构指出,5月9日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召开,未来出台的标准,将为氢燃料电池的市场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。在现有的燃料电池体系中,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也能为燃料电池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,并规范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。

比如,标准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》对燃料电池发动机提出了通用性要求,规定燃料电池堆要有必要防护,防止其部件与外部高温部件或环境接触,燃料电池堆外壳应避免容易对人产生危害的结构;燃料电池堆中应用的材料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,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环境包括振动、冲击、多变的温湿度、电势及腐蚀环境;对燃料电池堆的电压或电流进行监测或计算等。此外,标准还对燃料电池堆的机械结构安全、气密性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整车级燃料电池标准现行5个,包括《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规范》、《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》、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》等;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相关标准4个,包括《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》、《乘用车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》、《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》等;车载氢系统相关标准3个,包括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》、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》和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》;燃料电池相关标准现行27个,即将实施4个,包括《燃料电池模块》、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特性测试方法》等。

三、技术正改进,安全有保障

 

不可否认,外在运氢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一些事故,氢气压力超过储氢容器材料的大压力极限,引起容器爆裂。如今,相关技术做了多方改进,安全会有一定的保障。

比如,高压储氢瓶组是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中的重要储能部件,也是安全隐患的根源所在。目前,储氢气瓶主要分为四类,即I金属气瓶、II金属内胆幻想缠绕气瓶、III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和IV非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。据了解,鉴于安全考虑,IV型氢气瓶目前在禁止使用,而I型、II型气瓶比较笨重,不适合在车上使用,在用的III型氢气瓶多。

 

业内有企业针对当下氢气瓶存在的不足,研发出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,采用整体成型的金属内胆,在其外表面缠绕浸渍过定量树脂的高性能纤维。这种气瓶在爆破试验、常温疲劳试验、坠落试验等项目中表现不错,将为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再添保障。

国外70MPa储氢瓶技术比较,在已经或即将量产的车型上搭载的多是70MPa储氢罐。目前已经开发出车载70MPa储氢瓶样机,基本掌握了70MPa高压储氢和加注系统关键技术。

除了氢瓶的研发外,氢瓶的固定程度也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影响。业内有企业在这方面对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做了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,通过用足够强度的专用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将氢瓶组、氢瓶阀及高压管路集成在一起并用钢带支撑,确保高压氢瓶不因碰撞发生太大位移,从而避免连接管路断裂、变形,防止氢气发生泄漏。

四、成本决定成败

 

氢燃料电池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领域,其商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成本,成本的解决程度关系着商业化的成败。从加氢设施到关键零部件,业内在做降低氢燃料电池成本的努力。

加油加氢混合站 多能补给降成本

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将建设首个加氢加油混合站,并计划将该模式在范围进行推广。据了解,该项目已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完成初步的方案设计,计划于2017年11月动工,2018年6月完工。新兴县相关部门表示,地方政府将加大力度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并形成终端应用,尤其要加速推进加氢加油混合站选址、土地出让、立项、报批报建等工作。

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李建秋教授曾表示,在城市中,除了加氢站和加油站混合经营外,也可以实行加氢站与充电站混合运营,打造一个“零排放”的交通工具能源补给体系。

核心部件国产化 突破垄断降成本

 

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燃料电池降成本的一个重要课题。燃料电池汽车由燃料电池系统、储氢瓶、驱动电机、整车控制系统、辅助电池系统构成。燃料电池系统由则燃料电池堆(催化剂、双极板、质子交换膜)、空气循环系统、供氢和水/热管理系统构成,约占整车成本的63%。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,使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不断下降。